-
周朝历史外交
春秋时的外交力量格局是这样的:大致黄河下游开化程度最高,社会最为发达,黄河中游次之,长江中游又次之,长江上游、下游和黄河上游地区最不发达。因此处于黄河中下游的国家力量相对强大。《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最大者则为齐、晋、秦、楚四国。除了楚国,其他三国都在黄河流域。如果从今天的地域上来讲,各国之中楚国最大,大约占据了四分之一的天下;晋国第二,齐国、秦国、吴国次之,越国、燕国、宋国、鲁国又次之。
综合起来看,国力最强的是楚、晋、齐、秦四国,可以看作是天下力量的“四极”。史载:“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霸主,文武所褒大封,皆威而服焉。” 列强划定各自势力范围,相互征伐。在各诸侯国势力范围内的小国,则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支配下,不是降为列强的附庸,就是沦为列强贵族的采邑。这些附庸和采邑最后都逐渐沦亡,成为列强的领土。春秋是国家数目急剧缩减的时代。如山东诸小国被齐国兼并,河北、山西诸小国被晋国吞并,江淮、汉水流域各小国被楚国所并,西北各小国被秦国吞并。吞并的速度在春秋后期越来越快,力量格局的对比悬殊也越拉越大。也有一些小国因为列强追求均势的需要,而侥幸存活下来。
-
周朝历史专题(一)
-
周朝历史专题(二)
-
周朝
-
周朝历史人物
姬发(西周王朝开国君主)
伯邑考(周文王姬昌嫡长子、武王姬发同年兄)
姬胡(中国西周第十代天子)
姬昌(中国周王朝奠基者)
周公(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周平王
华胥
伏羲氏
褒姒(烽火戏诸侯的罪魁祸首,周幽王第二任王后)
姬燮(中国西周第九代天子)
姬静(中国西周第十一代天子)
姬诵(中国西周第二代天子)
姬钊(中国西周第三代天子)
姬宫湦(中国西周末代天子)
姬瑕(中国西周第四代天子)
姬满(中国西周第五代天子)
姬繄扈(中国西周第六代天子)
伯阳甫
姬囏(中国西周第七代天子)
不窋
姬辟方(中国西周第八代天子)
蔡夷侯
曹车辅
差弗
楚熊徇
大骆
杜伯
姬仁
毁隃
姬奭
方叔
姜尚
姬叔
蟜极
高圉(周部族首领、周王先祖)
姬武